新冠疫苗主要可分全病毒疫苗、次單位疫苗、核糖核酸疫苗及病毒載體疫苗4大類:
AZ疫苗屬於病毒載體疫苗─腺病毒疫苗:利用其他病毒運送病毒蛋白的基因,藉由病毒感染身體後表現病毒蛋白,身體再產生抗體
指揮中心宣布,疫苗訂於 3/22 起開打(2021/3/19更新)
經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(ACIP)專家會議討論,
AstraZeneca COVID-19 疫苗於預防 COVID-19 感染及感染後重症之臨床效益,
大於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之風險,建議依研訂之實施對象逐序推動。
因此指揮中心宣布,疫苗訂於 3/22 起開打。
會中專家表示,經歐盟檢視近期歐洲各國接種 AstraZeneca COVID-19 疫苗後,
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引起血栓的相關性,
但也無法完全排除疫苗可能與非常罕見的瀰漫性血管性凝固(DIC)合併血小板低下之不良事件有關,
因此建議民眾接種前應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。
公費疫苗接種對象(2021/2/26更新)
第一順位:維持醫療量能醫事人員;
第二順位: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;
第三: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,包含國籍航空機組員、國際商船員、防疫車隊駕駛、在港埠需接觸旅客與外籍船員者、防疫旅館第一線人員等。
第四順位: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,由各主管機關提需求說明、預估接種人數及時程,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案申請,再視疫苗進口期程及供應量整體評估提供,對象包含因外交或公務奉派出國人員、以互惠原則提供外交人員接種的外國駐台員眷等、代表國家出國的運動員或選手。
第五順位:維持治安的警察、憲兵;
第六順位:機構及社會福利照顧系統人員及受照顧者;
第七順位:維持國家安全正常運作必要人員,如軍人;
第八順位:65歲以上長者;
第九順位:19到64歲具易導致嚴重疾病的高風險疾病者、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;
第十順位:50到64歲成人。
COVID-19疫苗Q&A
2021/3/15 食藥署公佈
下列狀況「不可施打」AZ COVID-19疫苗:
1.對疫苗所含成分(註:疫苗製造所加入的賦形劑)過敏者。
2.施打第一劑AZ COVID-19疫苗後出現急性嚴重過敏反應者。
3.18歲以下青少年。
下列狀況「應暫緩施打」AZ COVID-19疫苗:
1.急性嚴重疾病且伴隨發燒或急性感染。
下列狀況者「應謹慎評估施打之效益以及風險」,再決定是否施打AZ COVID-19疫苗:
1.血小板減少或任何凝血異常(例如:血友病)者。
2.免疫功能不全者(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)。
3.懷孕或是可能懷孕之女性。
4.正在哺乳之女性。
為預防以及及時處理施打後可能出現的過敏反應,應隨時備妥適當的醫療資源和監測措施,「疫苗接種後,建議密切觀察至少30分鐘」。
因服用避孕藥與接受荷爾蒙治療,兩者皆為引起血栓之危險因子,建議現階段前述對象先暫緩接種。
血栓或血小板降低的症狀:
1.呼吸困難、胸痛:肺栓塞。
2.腹痛:腸繫膜栓塞。
3.四肢腫脹或冰冷:深層靜脈栓塞。
4.嚴重頭痛或疼痛加劇、視力模糊: 腦靜脈竇栓塞(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,CVST)
5.持續出血、皮膚出現自發性瘀青、紫斑:瀰漫性血管性凝固(DIC)
如接種疫苗後若14天內出現呼吸困難、胸痛或腹痛、四肢腫脹或冰冷、嚴重頭痛或疼痛加劇、視力模糊、持續出血、皮膚出現自發性瘀青、紫斑等症狀,應立即就醫。
(文章出處:臨床筆記)
女性接種AZ疫苗注意!(2021/3/20更新)
服用避孕藥、荷爾蒙治療者先暫緩!
因歐盟觀察到,有極少數AZ疫苗接種者出現罕見的另外一種血栓「瀰漫性血管性凝固(DIC)」。
這是很多血管同時發生血栓,消耗掉血小板,讓血小板下降,它不只是會塞住血管,讓器官缺血;
它也會引起血小板低、出現缺血,全身可能都會有出血的危險。
ACIP評估DIC發生,可能和女性使用荷爾蒙治療有關,故提醒服用避孕藥、荷爾蒙治療者先暫緩接種AZ疫苗
歐盟藥品管理局針對AZ 疫苗事件結論(2021/3/19)
歐盟藥品管理局執行主任庫克(Emer Cooke)新聞稿中則寫得更詳細。
委員會的幾個重要結論:
1、在新冠病毒仍然廣泛流行,且COVID-19本身就會造成凝血功能還可能致命的前提下,施打AZ疫苗的好處持續大於其可能的副作用風險。
2、AZ疫苗沒有增加施打者形成血栓的整體風險。
3、沒有證據顯示任何一批疫苗或是疫苗製造地是有問題的。
4、AZ疫苗可能和很稀有的腦靜脈竇栓塞(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,CVST)或是嚴重的凝血障礙合併血小板降低有關。
3支疫苗施打目前皆無死亡案例
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目前除了監測英國、美國的相關數據外,還有韓國與日本。
目前韓國已接種29.1萬劑AZ疫苗,其中發現一例有嚴重過敏反應,屬於比較嚴重的過敏性休克情況,機率換算為百萬分之4.5。
日本目前已施打4.6萬劑輝瑞BNT疫苗,3/5方公布首位接種輝瑞BNT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,該案為30多歲女性,本身有甲狀腺低下病史,施打5分鐘後出現呼吸快速、全身發癢等情況,經過藥物支治療後有所改善,但因日本目前施打劑量還較少,下週接種劑量才會較多,屆時才會納入統計數據。
另死亡事件調查部分,英國、美國、韓國已調查完畢的事件,都未發現有和疫苗相關的死亡。
至於越南預計於3月8日開始接種AZ疫苗,指揮官陳時中表示,因為台灣沒有突發疫情,持續等食藥署的相關檢驗報告出爐,「態度會比較謹慎一點。」
施打疫苗後如出現發燒等症狀之後續處理原則/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(2021/3/21)
有關高暴露風險族群(如醫護人員、CIQS人員等)施打疫苗後如出現發燒等症狀之後續處理原則如下:
1.接種疫苗後出現與 COVID-19 感染無關之施打疫苗後症狀(如注射部位紅腫痛、立即性過敏反應等):依疫苗不良反應因應原則處理,當出現立即性過敏反應、較為嚴重之不良反應或症狀持續未改善者,應儘速就醫診治。
2.接種疫苗後出現與 COVID-19 感染有關但與疫苗注射無關之症狀(如咳嗽、呼吸困難、喉嚨痛、流鼻水、嗅味覺異常、腹瀉等):醫療照護工作人員依「醫療照護工作人員擴大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」處理;非醫療照護工作人員之 CIQS、第一線防疫人員等高風險族群依「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」處理。
3. 接種疫苗後出現與 COVID-19 感染及疫苗注射有關之症狀:
(一) 發燒
接種 2 天以後發燒或發燒持續超過 2 天以上:醫療照護工作人員依「醫療照護工作人員擴大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」處理;非醫療照護工作人員之 CIQS、第一線防疫人員等高風險族群依「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」處理。
接種 2 天內發燒且未持續超過 2 天:原則上無須採檢,於退燒 24 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,但如為有較高暴露風險者(如正在收治確診個案之單位的人員、14 天內曾照顧或接觸確診個案之人員等)或經評估有採檢需要者,仍應依「醫療照護工作人員擴大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」或「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」進行通報採檢。
(二) 頭痛、疲倦、肌肉痛、關節痛等症狀,但無發燒、呼吸道、腹瀉、嗅味覺異常等其他 COVID-19 相關症狀:仍可工作,惟如該等症狀出現於接種 2 天以後或接種後症狀持續超過 2 天以上,建議暫停工作,並請醫師評估是否進行採檢及是否可繼續工作。
#依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0年3月4日「COVID-19專家諮詢會議第39次會議」決議
●高暴露風險族群施打 COVID-19 疫苗後如出現發燒等症狀之後續處理原則
https://www.cdc.gov.tw/File/Get/MhV0EbXfkJpTW60adVx6lQ(點擊下載)
●阿斯特捷利康(AstraZeneca)COVID-19 疫苗使用操作程序說明
https://reurl.cc/9ZWLvV(點擊下載)
●疫苗接種後的立即不適—過敏反應(包括過敏性休克)、迷走神經反應(包含暈針)、或疫苗接種後相似的副作用
https://reurl.cc/Ag9Lje(點擊下載)
延伸閱讀
全球疫情禱告│為新冠病毒疫情禱告│我知道│免疫力增強能抗百病
【齊心防疫】正確戴口罩│跨年晚會迎曙光活動是否取消│配合政府防疫措施
【醫學知識】救命的AED傻瓜電擊器│CPR+AED叫叫壓電│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│黃金時間4-6分鐘
【醫學知識】ACLS 中風急救流程│黃金3小時│辛辛那提中風指標│rt-PA血栓溶解治療│血栓溶解劑禁忌症
【緊急救護】叫119救護車時機│感恩節│感謝偉大的消防員EMT
【醫學新知】2020 ACLS 重點筆記│CPR與ECC準則│更新建議
【生活常識】正確禮讓救護車|一右二分三中空|與時間賽跑需要你幫忙
延伸閱讀
人為什麼要修行│天界之舟地藏道場│佛法正宗行善濟世│天界之舟全球資訊網
小蘋果│賀歲祝福│天界之舟│花蓮觀光│更生日報│牛年祝福│疫情下的正向力量
Little Apple小蘋果│天界之舟│現代版舞蹈MV│問路家族│痞客邦社群影響力
Little Apple小蘋果│天界之舟│現代版舞蹈MV│問路家族│痞客邦社群影響力